2021年县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09-21 16:34:11 来源:写作指导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和超历史大洪水,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在短暂停滞后稳步回暖,主要经济指标逐步转正,“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为我县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32亿元,增长3.5%;财政总收入16.03亿元,下降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亿元,下降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6亿元,增长3.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888元、15348元,增长5.5%和7.3%;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27.22亿元、159.26亿元,增长14.3%和17.3%;三产比为8.3:23.2:68.5。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聚焦经济质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域旅游提质发展。受肺炎疫情影响,全县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政府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实施旅游专列补助、实施研学旅游奖励等措施,助力旅游业回暖。积极举办了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晒秋赏枫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承办国家、省市各类体育赛事50余场。活动高峰期间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入住率高达90%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现有老旧景区进行全面提升。新增部级4A和3A级景区各1个,省级5A和4A级乡村旅游点各1家,3A级乡村旅游点18家,省A级乡村旅游点数量跃升全市第一。扎实推进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天佑铁路火车风情小镇、微马体育小镇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入三季度以来,旅游指标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11月份接待游客262万人次,门票收入3357.8万元,综合收入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47%、43.4%、39.4%。

生态工业提效发展。聚焦“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扩园调区获省政府批复,总体规划面积增加了2.5倍。新签约入园项目2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建成红酒业、巨龙精工、程记五金、柏恩生物科技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园区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亿元。大力实施技改升级和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云”企业26家。

现代农业提速发展。狠抓“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37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06万亩,粮食产量11.05万吨,完成露地及设施蔬菜基地1625亩。全年出栏生猪10万头,肉鸡44.56万只。培育省星级示范蜂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加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成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0亩智能温控大棚。扎实推进正稀茗茶、益和茶业、华源茶业等龙头项目,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新增绿色产品6个、有机产品认证3个,“绿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二)聚焦项目建设,投资效应不断彰显

项目谋划抢机遇。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市政建设等领域谋项目、补短板。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4个,总投资391.5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个,省大型项目8个,三级联动项目7个,市重大项目24个。89个亿元项目中,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20亿元以上项目5个,5-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

项目建设抓提速。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快速推进了婺女洲徽艺文旅小镇、正博二期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全年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4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9.03亿元,同比增长34.9%。

资金争取创新高。积极对接上级政策投向,做到应报尽报。全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无偿资金9800万元,政府债券11.55亿元,争资规模创历年新高。

(三)聚焦城乡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品质逐步提升。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加强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污水管网项目建设,体育中心项目主体基本完工。金庸公园、天佑市民休闲中心、文博艺术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天佑大桥重建通车,里弄小巷及15条道路改造提升,城市道路更加通畅。新建5G站点128个,基本实现核心城区室外全覆盖。深入推进“街长制”,强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环境日益改善。稳步推进25个高品质示范村、40个景观特色村建设,完成污水处理设施25套、污水管网24.647公里。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公益性墓地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乡村公厕36个、农户改厕39300余户,全县改厕率达到93%。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17个路段204公里。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巩固提升年活动,拆除房屋、附属超大院套32216平方米,退出宅基地1685平方米。

(四)聚焦环境治理,生态优势不断巩固。

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查及回头看、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健全完善“河长+检察长”“环保警察”“环保360”等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电炸毒鱼,河道非法采砂等行为,扎实做好水土流失生态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启动6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智慧湿地”项目建设,全力保护蓝冠噪鹛栖息地。开展城市扬尘治理行动,积极推行禁燃禁放、秸秆禁烧,完成32个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100%。“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排名第三。

做好“两山”转换大文章。扎实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列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固定调研点”。荣获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生态入股”“湿地银行”创新模式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典型经验。在人民日报、日报、日报、生态文明杂志上刊发《神奇》《“生态+”战略助力全面小康》《“生态入股” 共享红利》《“点绿成金”启示录》《:最美乡村的“生态经”》等文章。全面总结经验成果,经济生态和生态经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更加完善。

(五)聚焦改革攻坚,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政务服务“好差评”,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服务水平。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推动全县中介服务市场更加规范、高效、透明运行,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域旅游“模式”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向全国推广典型经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信用”平台已于1月验收完成投入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各项减费降税政策。实行“网上申报、限时办理”“容缺审批+承诺制”等模式,优化提升“赣服通”功能,县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比例达88.2%,全县1575项依申请类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严格落实“七人行”“干企联姻”“工业日”等服务机制,积极开展“服务零距离、园企心连心”等主题活动,通过财园信贷通、旅游信贷通、科贷通等融资平台,为94家企业发放贷款资金4.03亿元,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4.72亿元。

加强开放合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战场,扎实做好“三请三回”和“婺商回归”工作,成功引进了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天佑火车小镇、婺芝源凤凰如意谷康养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7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1%,全市排名第4。

(六)聚焦群众关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分区分级精准施策防控策略,科学应对肺炎疫情,取得自2月6日以来,本地没有出现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战役成果。县人民医院完成了对发热门诊升级改造,县内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4家。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新(改)建校舍2.1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3万平方米,文公中学开工建设,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启动老城朱子小区棚改(三期)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十字街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区棚改回购房建成交房。提升基本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扩面提质,托育服务率达12.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甲路伞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项目,朱子家训、晒秋习俗等9个非遗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3人,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8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36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655人、工伤保险1871人。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惠及100多家参保单位,减免4975.94万元。基本医保统筹支付2.44亿元,参保率95%以上。安排财政专项资金3876万元推动196个扶贫项目建设,年内脱贫802户1335人,实现全县“十三五”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全年发放低保保障资金3602万元、特困供养金1246万元、物价补贴资金320万元。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开设农民工工资专户327个,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3.5亿余元。发挥失业金“保民生”功效,推进线上申领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创建“尊崇式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4个。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开展特色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守三规、创四无,推动平安村居建设”活动全面铺开,“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乡镇重点区域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社会风气不断净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统筹抓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防控”。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文明风尚。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过去的一年,全县经济加快复苏、企稳向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生态保护压力巨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城乡协调统筹,补齐民生发展短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9%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域旅游方面:加快推进婺女洲徽艺文旅小镇、华泰沱川度假小镇、珍珠山乡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江湾、江岭、石城、汪口等国有老旧景区,努力实现从景区游向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游转变。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深入融合,不断增强我县旅游产业竞争力。加快篁岭创5A及上市步伐,促进景区进一步做优做强。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创新形式,开拓新客源地市场。

生态工业方面:坚持“亩产论英雄”,推行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承诺制”方式供应。推动正博二期智能鞋产业园、宇辰儿童用品、亿洲再生资源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强化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数字领域新基建,努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生产体系,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抓住扩区调区的机遇,聚焦智能制造、旅游商品和鞋服纺织,大力招引一批稳链、补链、强链项目,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20家;新增企业上云2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15%。

现代农业方面:按照绿色有机发展方向,推动以绿茶为龙头的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扎实推进绿茶产业园建设,加快鹤溪万贯茶业、万鸿茶业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产品有机化种植,重点培育皇菊、油茶、江湾雪梨等特色产业,探索直播带货模式,为特色优质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精准对接上级政策,突出在“两新一重”、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领域,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储备,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政府专项债券。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紧盯抓牢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我县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省大中型项目11个,市重点项目29个,计划安排县重点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40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投资123亿元。重点推进县中医药康养度假区项目、古城区改造提升项目等61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加强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情况。

做好项目建设服务。进一步优化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不见面”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紧盯国家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资金、土地指标、征地拆迁等要素保障问题。建立健全县领导挂点帮扶、项目调度督导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快投产、速见效。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抓创新。进一步提升信用建设水平,探索和完善信用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做强创新平台,重点扶持一批创新研发能力强、成果转化率高、创新人才培养优的创新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个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

增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便民、利企为导向,积极推进“异地通办”,加快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等集成式审批改革,完善推广“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持续深化“降成本、优环境”工作,全面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促进政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积极落实工程项目、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县投资发展集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添活力。聚焦优势主导产业,紧盯重点区域,加大精准招引力度,全力引进一批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对接万达集团、龙骏集团、北京中关村等,推进高铁片区商业综合体、大数据中心项目招商落地。加大外资外贸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外资、外贸工作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宜游环境。

推动高品质城市建设。重点在空间布局、功能品质、城市风貌、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规融合”进度,大力推进高铁新区、城北新区建设。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城南商贸城、智能停车场、交警指挥中心、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城区道路等项目建设。继续巩固深化“创国卫”工作成果,抓好中心城区街面整治、里弄小巷改造,大力整治农贸市场、“六小行业”和高铁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推动高标准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强化农民建房管理,持续巩固宅改、殡改、徽改成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第三方管理,确保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长效化。加快实施乡村污水处理项目改造提升工程,确保主要景区、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继续实施“彩色村庄”“花化田园”工程。鼓励引导村级组织充分盘活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五)着力创新生态建设,拓展“两山”转换通道。

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县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保护、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小水电站管理及绿色矿山建设,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提升“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生态产品评估、抵押、转化路径,切实把绿色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打造“样板”。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幸福指数。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在城区规划新建1-2所公办幼儿园,解决好幼儿入园难问题。加快文公中学建设,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和中小学高质量“班班通”建设,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谋划中医院二期、城南医院、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新建项目。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回迁房建设。全力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推进朱子文化“六进”普及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运营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大力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党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稳定价格预期,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强化社会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切实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金融活动。持续开展“守三规、创四无、推动平安村居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平安景区”创建。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预防打击黑恶势力的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进一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创新举措,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