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数学作业构想

2022-09-21 15:09:03 来源:写作指导

 

一、引言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视觉下的教育强调师生的生存与合理发展,强调人与教育和谐。我国教育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已脱离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生态,教育需要回归生态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也是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要实现教育生态,首先要实现教学生态。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除课堂教学外较容易产生厌烦、畏缩、焦虑等消极心理的重要教学环节,生态作业是生态教学的组成部分。   小学是儿童学习的奠基阶段和形成积极心理的关键时期,小学各科教学要有利于儿童学习效率的提高及积极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小学数学是儿童最难学、最不容易学和最容易引发各种消极心理的学科之一,在教育实际中有大量学不好和不愿学数学的儿童,有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数学学业情绪的总体水平不高,且情绪发展水平随年级增长反而降低”[1],因此,生态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很值得我们研究。小学数学作业,是围绕小学数学知识,由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或合作完成,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的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本研究讨论的“作业”是指“课外作业”,亦即“家庭作业”。   小学数学新课改已过去10多年了,目前处在不断深化阶段,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却一直游离于新课改之外,一直被忽视甚至被无视。数学作业设计问题已成为数学课改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课改深化的瓶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新课改精神已有所体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得到较大的改进,但数学作业设计却未见有明显的变革。如若不对作业进行改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将事倍功半。   作业改革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和发展健康心理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作业对儿童增强学习效果和形成积极心理的重要影响作用。优质数学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纪律的内化、自制力的提高……”[2],劣质数学作业会“因为引起了欺骗行为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3]。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以人为本,从儿童内在需要及个性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兴趣、求知欲等因素,设计能发展儿童潜能,达到个体、环境、作业内容和谐统一的数学作业。我们把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定义为生态作业设计,本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为例,探讨小学生态数学作业的设计。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弊端   我们随机抽取某一小学数学高级老师,对其布置的五年级上册“分数加减法”(教材为北师大版)单元数学作业与该单元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与单元考试成绩显著相关的数学作业只占全部作业的67.6%。说明有三分之一作业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影响不大。据调查,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弊端有:   (一)作业内容乏味   作业中只有单调的数字和乏味的运算符号,没有生活背景,缺乏情趣。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同样,没有生活情趣的作业是死作业,死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冷冰冰的。死的作业对儿童是没有学习效果的,缺乏生活气息、单调乏味的作业必将慢慢磨灭儿童的数学学习热情。   (二)作业形式单一   教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是书面作业,儿童的作业过程就是在作业本上写写算算,他们没有机会尝试那些能激发好奇心、求知欲诸如动手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的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总以‘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为出发点,多数是以书面作业为主,抄抄写写完事。”[4]过于单一、缺乏探索和实践的作业难以满足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作业难度统一   教师布置全体同学统一的作业,不管学生能力高低,统一的作业要求,一样的评价标准。较高数学水平的儿童“吃不饱”;较低数学水平的儿童对一些较难的数学作业,即使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可能还是无法达到作业要求。老师在评价作业时,只简单评价学生的作业结果,无法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付出的尝试与努力。当儿童无法完成作业时,为了逃避批评,只能抄袭作业,这样会严重挫伤儿童学习数学自信心,甚至会促成他们欺骗的不良品质,统一的数学作业不利于数学水平较高和较低儿童的学习。   (四)作业方法唯一   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教师重视独立,漠视合作,往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作业方法,容易养成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造成他们缺乏合作精神,难以让儿童体验到和伙伴合作作业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功。   (五)作业质量低效   一些老师喜欢采取多多益善的题海战术,他们认为作业越多、训练越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就越好,越能考出好成绩。老师布置的题海作业中,很多来自于小学数学课外学习资料,而它们是低效、重复的[5]。“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实践乃至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而课业负担过重又突出表现为课外作业的超量、过量。”[6]过量作业限制了儿童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发展,容易助长儿童的敷衍态度;而机械重复的作业,儿童不用思考,只要“依样画葫芦”就能把作业完成好,容易养成懒于思考的不良品质,难于培养创新精神。   三、生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p#分页标题#e#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于1979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该理论认为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布朗芬布伦纳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系统,指个体活动交往的直接环境。微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情境,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7,8]。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人为本,遵循人的内在自然环境的生成规律,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激发出人的热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到儿童实际,以人为本,以学习效果为目标,让儿童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二)心理学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的发展水平存在两种[9]:一是“现实发展水平”,即“个体现有的、已经成熟的、能够独立完成一定任务的机能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即“个体在现有能力下自己所不能达到,但在一定外在条件的帮助下即能完成一定任务的机能水平”,即“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数学作业应符合学生的差异。“最近发展区”内的作业,对儿童来说既具有挑战性,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又能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的智能结构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只存在智能类型。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强化学生的弱势智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10];该理论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各种智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能使儿童扬长避短,发展他们的优势智力,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   (三)数学课程标准相关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另外,《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类型应多样化,内容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四、生态数学作业设计   生态数学作业设计是系统的设计,设计时要从作业的内容、形式、难度、时间的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思考。学生通过完成生态数学作业,获得最大学习效果和积极心理发展。   (一)数学作业内容生活化   我国城乡差别、南北差别、东西差别很大,不管是教科书还是课外学习资料上的数学练习题,很难适合各地方的本土特色,例我们在农村小学调研时发现,很多儿童在完成“旅游”题材的作业时感到很陌生。因此,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应结合儿童身边的生活素材,在儿童生活实践中挖掘学习材料,把陌生的、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冷漠的数学作业设计成熟悉的、经验的、生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新《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作业生活化可以把作业内容和儿童生活与环境和谐统一起来,使儿童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作业不是难题而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作业兴趣,树立他们的数学信心。   (二)数学作业形式多元化   1.拓展书面作业。小学数学作业应拓宽作业形式,由单一的书面作业走向多元化作业。可以把数学作业设计成数学日记(周记)、数学小、数学故事、数学手抄报等等。引导儿童通过数学日记分析学习数学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小自由地探索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故事创造性地应用数学;通过数学手抄报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这样的数学作业,能让儿童正确面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成败、多方面体验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达到让儿童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及自我思考、自我提高的良好品质。   2.融入听说作业。听说作业是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听说角色可以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互换。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儿童经历内部思维的一次次演练,数学思维会更加明朗清晰;且获得更多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听说作业能使儿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乐趣和学习成果,同时渗透感恩教育。   3.加强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由学生自主选题,通过学生观察、调查、实验等形式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反馈与修正,最后形成作业成果。”[12]根据实践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实践作业分为观察作业、操作作业、体验作业、调查作业以及探究作业。   观察作业,是教师设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学现象、记录生活中数学素材的作业,这有助于儿童形成数学思想、敏感的数学眼光。   操作作业,是教师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需要手脑并用才能完成的数学作业。儿童在完成操作作业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13]   体验作业,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体验作业能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把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调查作业,是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社会调查内容,通过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出调查结论的作业。调查作业儿童比较乐意完成,它能尊重和激发儿童的数学兴趣,让儿童在调查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学生通过调查作业多接触和了解社会,扩大视野。探究作业,是教师设计有一定难度,需要几个人合作、花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小学数学小课题。#p#分页标题#e#   探究作业是新课改下的创新作业,它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我们曾让实习生尝试设计实践作业。在授完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购物”单元后,布置“周末陪父母去购物”的作业,并写一篇数学日记;在授完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统计”单元后,布置“统计母亲(父亲)一周上班、做家务、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分钟)”的作业。结果,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完成了作业,效果出乎意料好。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数学作业形式多元化,可以充分调动儿童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使具有各类智能特长的儿童充分发挥潜能,充分展示个性。   (三)数学作业难度层次化   尊重学生差异,针对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各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层次化数学作业,为每个学生搭建好通往成功的阶梯,让每位学生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差异发展。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其“最近发展区”不一样,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只有处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和儿童的知识、智力水平达到和谐统一,作业效果的最佳才能实现。   (四)数学作业方法研讨化   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共同研讨的作业。在团体研讨中,让每一个儿童发挥自己的强项,擅长动手的儿童负责动手,擅长组织的儿童负责组织,擅长分析综合的儿童负责分析综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中的互帮互助,感受到分享合作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感到做作业也是一种享受。”[14]儿童在作业过程中,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他们都有成功需要,希望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数学作业数量适量化、个性化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教师一般都是以儿童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为数学作业数量的指标。这样的规定过于生硬,生态数学作业不主张以作业时间衡量作业量的唯一指标,因为同样的数学作业,不同的儿童完成作业时间不一样,即使同一个儿童,也会因为他的心情、动机、兴趣不同,完成作业的时间有差异。因此,生态数学作业设计主张依据儿童的个性特点,从儿童完成作业时间、儿童对作业兴趣等来确定作业量,儿童感兴趣的、愿意投入较大精力的,作业量可以稍多一点,否则作业量应少一点。这样作业才能让儿童与数学作业达到真正的和谐,才能使儿童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   五、结语   生态数学作业设计,从作业内容生活化、形式多元化、难度层次化、方法研讨化、数量适量化和个性化等方面入手,设计出儿童喜闻乐见的、手脑并用的小学数学作业。生态数学作业设计能充分发挥儿童潜能,有效促进儿童数学思维、自信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