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育认识

2022-09-21 15:09:30 来源:写作指导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途径,它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小学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借助音乐欣赏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鉴别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因此,小学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以培养审美情趣为出发点,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悟等手段,感知音乐,获取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过程。   一、恰当选择欣赏教材   音乐欣赏课,如果教材选择不够恰当,容易使学生思维空间变得狭窄,给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的形成带来困难。为了将学生置于一个音乐欣赏的广阔天地,教师必须为学生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打开思维的教材,从而为学生创造欣赏的条件。   1.作品应具有表现力和情趣   作品必须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情趣,能够吸引学生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作品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音乐作品的选择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学会,而且切合学生实际。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能够学会自主选择音乐,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音乐活动展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近都听了哪些歌、最喜欢哪一首,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然后,教师再选出那些大家一致认可的音乐曲目来共同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通过课堂的及时反馈,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把握,从而防止不健康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小学生阅历有限,甄别能力缺乏,教师的适时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3.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给他们选择恰当的歌曲   如: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生日快乐歌》《喜羊羊与灰太狼》《健康歌》等,高年级学生给他们推荐《感恩的心》《让我们荡起双桨》《爱的奉献》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积极向上,小学生比较熟悉,也较为喜欢。合理地推荐一些恰当的素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1.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音乐是引领学生心灵的活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体会音乐,感悟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养成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的律动,它不仅能有效帮助儿童借助自身的动作来感悟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的风格,更能训练他们的韵律感,让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体验。   例如:让学生听《摇篮曲》,并让他们随着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独特风格;再让学生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学生比较这两首乐曲的风格和力度,让他们自己体会这两首乐曲的异同。欣赏课中只有学生参与其中,适时地引导他们律动才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性格,又能帮助学生感悟乐曲的内在情感和风格。   2.让学生表演   形式多样的表演,最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的内在感悟。如:歌舞表演、伴奏表演、舞蹈表演等各种分角色扮演……教师可结合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学生深入其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学生的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再如:在欣赏音乐剧《懒乌鸦的故事》时,我分角色安排小学生唱《两只懒乌鸦》、念古诗《明日歌》等,通过这样的表演,不断地加深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3.安排学生讨论   将学生分组,教师将需要讨论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诸如:全曲可分为几段?各段的速度、情绪、节奏、主奏乐器和表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深层感悟的本领。如:在《踏雪寻梅》教学中,让学生在高雅的音乐声中展开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针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点评和总结。借助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引导学生开展想象,丰富学生的联想能力   音乐欣赏是从学生的直觉感受出发,通过对作品的节奏、力度、旋律等激起想像和联想,从而进入艺术作品的内部,深层感知作品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欣赏课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走进作品的意境。如:欣赏《雨天等妈妈》,教师通过语言引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刻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间大爱。可见,想象可以为我们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四、学会正确评价音乐   音乐作品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是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以及领会程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领会音乐的意境、感悟音乐世界的内涵,让学生学会鉴别,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   总之,一堂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必然能够带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世界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取美好的艺术享受,让学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